佛系、躺平到摆烂,你的内心倦怠了吗?
本期文章约1500字
大约需要 5分钟 来阅读
从几年前流行的“佛系”“躺平”,到最近流行的“摆烂”,背后似乎透露着人们相似的心声:
结束一天的工作或学习后筋疲力尽,逐渐对其失去了兴趣,似乎很多东西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,进而萌发出 “无所谓啦” “躺平吧” 的念头,开始了佛系的生活……
而这些流行语的背后,反映着我们内心的倦怠。
什么是倦怠?
“倦怠”,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,常在个体的投入未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时发生。
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“倦怠”的三个主要特征是:
能量耗尽和疲惫感
消极情绪、愤世嫉俗、渴望远离工作
感觉难以继续保持专业和高效
倦怠不仅可能使我们产生躺平心理,还有可能使我们对他人缺乏同理心,感觉对什么都“不再在乎”;倦怠时,我们可能会出现头痛、胃痛、肌肉酸痛、睡眠障碍等问题;许多人还会在倦怠时大量饮酒,借助酒精来舒缓情绪……
18年
一份报告揭示了成年人倦怠的五个主要原因:
时间的紧迫感
没有充足时间完成任务的人们将面临更高的倦怠风险。曾有研究表明,有足够时间完成工作的员工,经历倦怠的可能性要比时间紧迫的员工低70%。
缺乏沟通与支持
有压力时,他人的支持能够为人们提供放松与缓冲的空间。比如,在工作中,得到经理大力支持的员工经历工作倦怠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。
缺乏明确的定位
目标不清晰也是倦怠感的诱因之一。
当定位或任务不断变化时,人们很可能会为了弄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感到筋疲力尽。
过量的工作
当任务量超出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,人们感觉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时,即使是最乐观的员工也会感到绝望。这种感到不知所措感会使人们很快倦怠。
个人的性格特征
虽然导致倦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外界,但我们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模式也有可会增加这种压力。
比如,完美主义的人们更容易因压力过大而倦怠,悲观主义的人们比乐观主义者更容易倦怠等。
如何调节倦怠感?
1
找出原因,对症下药
前面提到的倦怠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,找出自己倦怠的原因,才能够对症下药。比如,假设我们的倦怠源是任务量过大,我们可以试着自主调整,或与领导、父母、老师等决策者协商,适当调整我们的任务量。
2
短期的减压方法
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减压方法,例如呼吸练习、用积极视角看问题等,来帮助我们在短期内有效缓解倦怠时的压力。
以呼吸练习为例,我们可以试着吸气3秒,屏气2秒,再吐气3秒,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缓解我们的压力。
3
长期的减压方法
倦怠是一种持续性的心理状态,虽然一些方法可以暂时帮我们缓解压力,但更需要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调节:例如定期锻炼、培养爱好、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或冥想等。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有助于减少高压工作带给我们的倦怠感。
4
划分明确的边界
我们不可能始终保持高强度的工作或学习状态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所能承受的、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压力强度,并提前在内心预设好这些 “边界”:每天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投入的时间大概是多少?周末或晚上需要留出多少时间给自己呢?
5
寻求社交支持
感到倦怠时,我们可以主动找一些处境相同或相似的人聊天,比如同学、同事、朋友等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互相宣泄,舒适地表达情绪;而且相似的经历能够帮助我们互相理解与支持,共情的同时也会起到心理治疗作用。
6
考虑治疗或咨询
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寻求支持,也是应对心理倦怠的有效方式。许多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专门研究心理倦怠,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度过这段困难时期。
下面是斯坦福心理学教授
Kelly在TED中关于
压力应对的演讲
参考文献
(上下滑动查看参考文献)
[1]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Burn-out an "occupational phenomenon":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.
[2] Gallup. Employee Burnout, Part 1: The 5 Main Causes.2018.
往期文章推荐